主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关注 > 活动快讯 >
新闻

上海书展名人集聚 97岁高龄英国作家将专程来沪

2013-08-10 10:39|来源:东方网|徐晶|
 
 

 
上海书展颇得名作家们青睐。青年报资料图 记者 马骏 摄
 
 
易中天

 
韩少功

 
迈克尔·苏立文

 
苏童
 
 
 
 
据《青年报》报道,今年上海书展恰逢十届大年,吸引来创纪录的900多名嘉宾。青年报记者发现,其中不少是谢绝了其他书展的邀请,只选择上海书展的“独一个嘉宾”,更多的是一些来了五六次的“老朋友”,当然还有不少“敲门者”将此作为一举成名之地。上海书展正在显示越来越强的号召力。
 
 
“独一个”:我只选择上海书展
 
七八月是各地书展扎堆之时。7月,中山书展和香港书展相继登场,8月14日上海书展开幕,在此后两天,南国书香节又会在广州登场,8月底还有著名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于是,在“名家就是生产力”的今天,有限的几位名家自成为各大书展必争的资源,一些名家为了搞平衡,只能疲于“赶场子”。
 
但是今年,有一批重量级名家只选择上海。
 
著名的牛津大学艺术史教授迈克尔·苏立文97岁高龄了,他知道自己长途旅行的机会已屈指可数,但这次他只选择上海书展。邀请方——世纪文景公司张天宁告诉青年报,苏立文只在8月中旬从英国飞抵上海作客,此前他没去香港书展,此后他也不会在南国书香节和北京图博会上亮相。
 
据称,苏立文“独访上海”有两个目的,其一是有感于上海书展的国际声誉,想来亲身感受一下这座城市浓郁的书香气息。其二是想来看看出版其著作的上海出版社总部是什么样子。
 
青年报记者了解到,2013上海书展有大量像苏立文这样只选择上海的“独一个嘉宾”。10年上海书展的巨大感召力,使他们一决定来,便心无旁骛。不少“独一个嘉宾”还将上海书展作为新作的首发地。在本届书展将首发的200多部新书中,著名诗人卡明斯基的《舞在敖德萨》中译本,日本学者筱原令的《筱原令看中国》便都属于此列。
 
 
 
“老朋友”:我对上海书展情有独钟
 
“老朋友”易中天又要来了。青年报记者查了一下,自2006年《品三国》在上海书展首发引发轰动后,除个别年份,易中天几乎每届上海书展必到,有新书时发新书,没新书时就当好友的嘉宾,两者都不做时就谈读书,忙得不亦乐乎。今年他是带着新作而来,《易中天中华史》第四卷将在书展首发。
 
上海书展每年都有大量的“老朋友”现身,今年尤其多。在记者印象中,这次将首发新作《黄雀记》的苏童,来上海书展已不下五六次了,其中多次还是书展组委会的特邀嘉宾。而像今年要来的韩少功和张炜,其实也都是上海书展的常客。至于陈思和、陈子善、陈丹燕、毛尖、曹可凡这些上海本土的评论家和作家,则几乎是每年必来,少有缺席的。
 
因是“老朋友”,这些名人嘉宾在上海书展也没把自己当外人——对书展现场熟门熟路,寻找某一间会议室,走得比工作人员还快;见到熟识的记者,还主动握手打招呼;看到热情的上海读者,更是表现得很亲切,兴奋之余还会蹦出一两句上海话。他们的到来,使书展总处于一种融洽的气氛中。
 
“每次来上海书展就像到家一样,大家都愿来,没心理压力。”曾经有一位嘉宾对青年报记者说,“这里浓郁的文化氛围,有序的组织安排,总让人对上海书展情有独钟。”青年报记者粗略估计,在本届上海书展900余位嘉宾中,有一半以上曾来过书展。
 
 
“敲门者”:我在上海书展“转型”
 
浙江卫视当红主持人华少是第一次参加上海书展。《梦想,不过一个痛苦的决定》是华少第一部自传性作品,被视为华少自证“不仅能说,而且能写”的“转型力作”。华少之所以选择在上海书展“转型”,除了该书出版方湖南文艺出版社所在的湖南省是今年书展的主宾省外,自然也有看重上海书展是推新人绝佳平台的因素。
 
事实上,随着影响力日渐提升,上海书展确已成为不少新作者一举成名之地。最典型的是易中天。几年前沧月、安意如、郭妮等一批80后才女,也都是在上海书展积攒了人气,然后为全国读者所熟知。还有一群外国作家,渴望从上海书展打开中国市场。他们都很迫切地想来敲上海书展的门。
 
今年除了华少,“敲门”的还有10年来第一次推出散文集《掷地有声》的舞蹈家金星。已经在中国小有名气的意大利作家保罗·乔尔达诺和英国乐评人杰夫·戴尔也都将在上海书展宣讲签售《人体》、《然而,很美,爵士乐之书》等新作。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