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关注 > 聚焦现场 >
新闻

[圆梦上海书展]民俗作家为上海老照片掸去“误读”灰尘

2013-08-12 06:53|来源:东方网|david|

        上海知名民俗作家、原上海市博物馆任研究员薛理勇自称从不上网,对上海掌故“轻车熟路”的他,会偶尔翻翻资料核实涉及的时间、人名、地名。在如今崇尚怀旧的文化氛围里,他多年来保持每年出版著作4到5本,可谓高产。东方网记者周峰8月12日报道:今年的上海书展日渐临近,相信届时会为酷热中的申城送来一缕清新的书香。已受邀参加过多次上海书展的沪上民俗作家薛理勇,于日前出版新书《被误读的上海老照片》。在近日接受东方网记者专访时,薛理勇谈及新书的写作初衷:在大量上海老照片出版物和图片展览中,图片说明时常出现“瞎讲”或者“少讲”的弊病,这就有点“误人子弟”的味道了。对于老上海掌故有着“考据癖”的薛理勇,当然是看不过去的。
 
在东方网记者看来,《被误读的上海老照片》是对当前上海老照片的流行热潮,投去的一束冷静目光。新书用扎实的史料和可信的推断,试为部分上海老照片掸去“误读”的灰尘,钩沉一些长久以来被误解缠绕的上海史实或掌故。
近日,纪录片《对照记:犹在镜中》在央视播出。这部以八十年前犹太摄影师镜头中的老上海人为题的纪录片,引发了新一轮的老上海怀旧情绪,也再次验证上海老照片经久不衰的魅力。自从十几年前,山东画报出版社推出《老照片》系列后,国内掀起以老照片回望历史的风潮。如今的网络世界中,老照片也每每激发大量评论,成为“读图时代”里许多人解读历史,寄托怀旧情绪的生动方式。老照片的经济价值也随之被开发。多年前一张1932年的外滩全景照拍卖价高达16万,就令薛理勇咋了舌。
 
在滚雪球般的怀旧浪潮中,薛理勇的新书借势“逆流而上”,为上海老照片“追根溯源”。“万国商团于1911年6月21日在北京路外滩鸣炮”的图片(见图)一直让薛理勇牵挂,成为新书中“误读”的典型案例。在查阅英文杂志并推理考证后,薛理勇才弄清楚,真相并非如上海某历史博物馆展示厅里写的“在上海滩试炮炫耀武力的英军”,而是为庆祝英王乔治五世加冕放致敬礼炮。
 
“当初讲帝国主义,阶级斗争,所以就这么错下去”,薛理勇说,类似的老上海图片再经出版后,就会以讹传讹。在新书中,这样的例子共有37个,大都以“中国银行大楼与沙逊大楼比高”、“上海的粪码头”、“番菜馆(即西餐厅)”等读者喜闻乐见的主题引入。通篇用的是漫谈掌故的手法,深入浅出,颇具可读性。
 
识别照片,释读照片、破译照片,确是一门学问,更是一剂良药。在薛理勇看来,现在所谓民国老照片中流露出的小资情调,在物欲盛行的上海仍然很流行。但这对了解上海历史全貌而言,就显得很片面。自称“老三届”的薛理勇说,“老上海不全是张爱玲,还要看看《包身工》”。
 
透过错综复杂的种种误解,较为客观地看待老照片及照片后的人或故事,这正是薛理勇新书给出的一种姿态。东方网记者感到,这有助于让长久沉浸在怀旧假象中的读图者们,有一个清醒认识历史过往的机会。
虽然薛理勇一直笑称,每年的上海书展“像个菜场,太热闹了”。如今已出版过《上海路名地名拾趣》、《上海俗语切口》、《消失的上海风景线》、《上海掌故辞典》等老上海题材著作的薛理勇仍表示,今年仍将继续参加书展并到场签售新书。
  • 分享到: